网络欺凌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新通信技术的普及,尤其是社交网络(网络欺凌者最喜欢的地方)的普及。但它具体是指什么呢?网络欺凌被定义为利用新通信技术恐吓、骚扰、冒犯、威胁和排斥他人。通常,这种新型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主要是青少年,也就是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生活在一起的那部分人。不幸的是,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会给网络欺凌受害者的生活留下永远的伤痕,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研究成果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的学者对来自 30 多个不同国家的150,ooo 多名儿童和年轻人(25 岁以下)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比非受害者更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两倍)出现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此外,研究还强调了另一个非常特殊的发现,即网络欺凌的实施者。他们也有可能产生自杀行为和想法。因此,可以推断出这是一种新的暴力形式,对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危险的。
学者的建议
这项研究的结果突出了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问题。为此,研究报告的作者,其中包括伯明翰大学的保罗-蒙哥马利 教授,果断地指出,为了彻底根除这一问题,或至少减少其后果,必须在学校制定预防计划,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科学家们认为,尤其应遵循以下建议:
- 在所有涉及一般欺凌行为和安全使用互联网的计划中纳入网络欺凌的概念
- 机构中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应定期询问学生是否遭受过网络欺凌
- 所有网络欺凌的受害者都应在指导下查明是否有精神障碍或自我伤害倾向
- 推广学校(和其他)教授正确使用技术的课程
只有制定了这些法规,才有更大的机会打击这种现象,将任何网络欺凌攻击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免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那样导致悲剧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