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杂志 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隔离的影响和心理成本的评论。
2004 年至 2020 年期间,在不同国家(加拿大、中国、韩国、瑞典、利比里亚、台湾)发表了 24 篇关于在流行病(非典、埃博拉、马流感)发生时采取隔离措施的影响的论文。
研究了检疫的症状效应、压力因素以及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应考虑的因素。
隔离 是一种特殊而不愉快的经历:对疾病状况的普遍不确定性、对自由的限制、与亲人和生活习惯的疏远以及无聊,即使没有实际症状,也会引起特殊的心理反应。
因此,报告了普遍的心理障碍 (烦躁、紧张、情绪低落)、情感障碍(悲伤、恐惧、愤怒、困惑、内疚)症状 (失眠、焦虑、抑郁、压力、创伤后应激症状)。自杀和法律诉讼的报告数量较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被隔离的医护人员似乎会采取回避行为,如尽量减少与病人的直接接触。
导致压力 水平升高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 长期隔离(隔离时间越长,创伤后应激症状以及回避和愤怒行为越多
- 信息不充分(信息应始终基于清晰的逻辑,以避免对检疫目的产生混淆)
- 对感染的恐惧(不明确和不充分的指导方针会导致焦虑和不安全感。被隔离的人往往害怕被感染或感染他人,并对任何身体症状进行灾难性的评估))
- 供应不足(在卫生设施和供应方面都是令人沮丧的根源,甚至在隔离结束后还会引起焦虑和愤怒)
- 经济损失(与被迫停止活动有关的经济忧虑,甚至在隔离结束几个月后仍 然是愤怒和焦虑的根源
- 污名化(例如,在塞内加尔爆发埃博拉疫情时,一些医务工作者报告说,他们的家人在他们参与隔离后,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太危险,从而导致关系紧张)
- 痛苦(由于禁闭、失去日常活动、身体和社会接触减少、与世界隔绝的感觉而产生的挫折感和厌倦感)。
尽管有相互矛盾的证据表明被隔离的医护人员面临更高的 心理压力风险,但仍应针对他们的 心理压力进行专门讨论。
虽然在检疫期间,负面心理影响确实不足为奇,但必须考虑到即使在少数研究中,数月或数年后也能发现负面心理影响这一事实。这是为了在检疫规划过程中制定最有效的缓解措施。
检疫时间不应改变,即使是小幅延长,也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受挫,成倍增加挫折感和士气。
资源应得到保障
由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的专门在线服务可以指导人们在出现疾病症状时该如何做,这将有助于安抚人们的情绪,降低恐惧、担忧和愤怒等情绪。
应组织和鼓励在家工作,以避免与经济损失相关的焦虑,并避免无聊。
应让被隔离者了解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无聊,并通过提供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压力管理和应对技巧方面的实用建议。
特定的支持小组可能很有用
可以肯定的是,已有精神疾病的人在隔离期间需要额外的支持。
对于卫生工作者来说,需要管理层提供具体支持,以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然而,呼吁利他主义和社会 纽带将一个社区联系在一起,始终是为了使检疫这种限制性和普遍性的措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