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又称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脏病学中的一种有创放射技术,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环绕心脏的动脉血管,确保心肌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的走向和状况,尤其是当强烈怀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狭窄或血栓(血栓形成)导致部分闭塞,并伴有高心脏缺血风险或动脉瘤破裂风险时。
如果检查结果证实存在狭窄或动脉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使用血管成形术技术进行实时干预,以纠正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果无法立即纠正,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信息对于规划最合适的血流动力学或外科干预措施也很有价值。
说明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将一根柔性导管插入手臂动脉,然后将导管推进到冠状动脉附近的血管中,在那里导管必须释放造影剂。当不透明的 X 射线造影剂扩散到整个冠状动脉床后,患者将接受心脏 X 射线检查,该检查将提供心脏周围动脉的走向图像,突出显示任何阻塞和异常。
检查是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进行的,只使用了部分镇静剂,以便病人在检查过程中放松,同时还能与医生进行交流(如回答问题),同时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导管插入部位的疼痛。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并评估血液中的含氧量(pO2),这是心肺功能的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术平均持续约一小时,但如果血管难以引导(如主观狭窄或迂曲),尤其是在诊断评估之外还需进行血管成形术等其他血液动力学程序时,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手术结束后,移除导管,用简单的压力或夹子缝合切口。
需要时
只有在影像诊断技术或其他非侵入性评估(如超声心动图和超声多普勒(静息或压力下)或心脏磁共振成像)不足以或无法明确临床突出症状和体征的起因,或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纠正冠状动脉缺陷(如应用冠状动脉支架重新开通半闭塞血管)被认为可行时,才会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慎重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以下事实有关:实施检查的手术风险很低,但并非零风险,主要是因为需要用导管在动脉中穿行,直到到达要检查的冠状动脉,并使用造影剂。相比之下,使用低剂量的 X 射线来突出心脏血管则基本上是无害的。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 出现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如心绞痛或手臂心绞痛;
- 发现胸部、颈部/踝部、胸腔或手臂疼痛,其他检查无法解释;
- 已确诊的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加重;
- 存在先天性心脏缺陷;
- 存在心脏瓣膜缺陷;
- 已经诊断出心力衰竭;
- 其他血管或胸腔创伤有改变的迹象;
- 其他心脏评估(尤其是压力测试)结果异常。
此外,冠状动脉造影术还可用于更好地规划外科干预(经皮或开放式)或血管成形术,并对其结果进行长期监测(随访),以便及早发现最初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复发的情况(例如,在已植入支架的同一部位或冠状动脉血管的其他部位血管再次狭窄)。
特别警告
血管造影术是一种侵入性程序,在实施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初步评估,并在介入血液动力学室进行管理,与小手术相同。
手术完成后,有必要继续观察几个小时,直到心脏和全身状况稳定为止。如果没有特殊的潜在临床危重症(如高龄或增加并发症风险的疾病,如糖尿病),且手术顺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可在日间医院进行,患者可在当天回家。反之,则可能需要住院一晚。
检查后,建议多喝水以促进血液中造影剂的排出(除非有其他医疗指示),几天内不要做重体力劳动或活动,在导管插入点的小伤口完全愈合之前不要揉搓或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