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孩子的生活)似乎是对“不无聊“这一绝对命令的回应。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刺激,我们的生活方式取缔了休息时间和空闲空间。这对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个问题,而对儿童来说则更是如此,因为它有可能阻碍一系列心理组织功能的发展。
无聊的积极一面
当孩子感到无聊时,也就是说,当他经历了没有外界刺激的时刻(无论是有人陪他玩,还是新的游戏或 WhatsApp 联系),他当然会感到迷茫和无依无靠(事实上,他通常会变得牢骚满腹,….just 无聊)。但是,只有在这种空虚的状态下,他才能利用自己,利用自己的资源,尤其是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这不仅意味着激活一个人的创造力,即创造平行宇宙的能力,在其中活动并建立游戏和幻想的道路,而且还意味着获得自我调节 的能力(理解为自我安慰、容忍和克服挫折)。
我想,所有成年人都会记得那些漫长的夏日午后,人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疲惫地四处闲逛,直到自己的注意力被某个迄今为止还微不足道的物体、墙上的一排蚂蚁或刊物上的图片所吸引。想象力、观察力和好奇心的火花被点燃了。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为自己创造一种兴趣和注意力的联系,意味着摆脱了对现实的依赖,因为现实似乎一直在提供新的、更大的刺激(越来越多的游戏、越来越多的灯光、越来越多的声音等等)。
当然,激发儿童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体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是父母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但这不仅不能做得天衣无缝,还应该仅限于划定界限,让儿童来定义和发明内容。给出一个想法、一个暗示、一条规则,但不要安排时间、游戏或关系。他们不需要一直忙忙碌碌。
可以说是“无聊颂“。让他们百无聊赖,让我们观察他们,我们会发现他们拥有未曾期待的资源。我们将赋予他们一种永远属于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