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认同是一种建构,它表明一个人如何体验快乐、感受、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行为选择来表现自己的性行为,并直接受到一个人的性别归属体验的影响。
性认同有四个组成部分:生理性别、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和性取向(图 1)。
性分化的过程很早就开始了:在子宫受精时,胎儿的性别就已经在基因上确定了。
人类有 22 对常染色体和一对决定生物性别的性染色体(X 和 Y):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男性有X 和 Y 染色体。
性别认同 则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别,觉得自己是男性/男 性、女性/女性,或者是这两种定义的结合。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别认同是根据生理性别发展的。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性分化过程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性别认同的非典型发展。
例如,外生殖器可能与性腺和/或性染色体不一致,因此儿童的性别认同可能与染色体和性腺一致,但与生殖器不一致。
然而,有些人即使没有先天性畸形,染色体、性腺和生殖器发育正常,也会认为所经历的性别与生物学上分配的性别不一致。他们认同异性,表现出与其性别不符的行为和态度,并可能认为自己的身体性特征令人反感。
经历过性别变异的 人 并不总是认同与他们被分配的性别相反的性别:有些人 的 性别认同是非二元的,即他们不认同任何一种拟议的性别,处于一种未定义的状态。性别不固定的人也是这种情况,他们的 性别 认同是 可变的、变化的,他们可能有时觉得自己是男性,有时又觉得自己是女性。
如果说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性别认同的私人体验,那么性别角色则是这种内在认知的公开行为表现。
Money将性别角色定义为 “一个人为了显示(他或她的)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身份而说或做的所有事情。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情色意义上的性行为。”
Stoller还区分了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前者被理解为属于某一特定性别的意识,后者被定义为与他人相关的明显行为。
一般来说,性别角色对应于一个人所属性别的态度和行为,并受到共同的社会定型观念的影响。最后,性取向表示一个人对异性、同性或两者在情感、浪漫和/或性方面的吸引力。
如果是同性恋,则是对同性的吸引力;如果是异性恋,则是对异性的吸引力;如果是双性恋,则是对两性的吸引力。
泛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其特征是对人的审美、性或浪漫的吸引,而不论其性别或性别认同如何。
还有一种多双性恋,指的是那些被一种以上的性别所吸引,但不想被认定为双性恋的人,因为这意味着只存在两种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