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过敏相当严重的人,在关键过敏原大量存在的环境或时期,很难有好心情,症状会变得非常烦人,以至于无法平静地进行日常活动,无法集中精力或安然入睡。眼睛发炎、流眼泪、流鼻涕、局部或全身发痒、发红、呼吸困难,甚至发作过敏性哮喘,即使是对生活抱有最积极态度的人也会感到压力。
由奥格斯堡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奥格斯堡大学医院(UNIKA-T)协调开展的一项德国研究表明,呼吸道过敏与情绪失调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深刻和复杂,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关系可能是双向的。最近有证据表明,心理状况与过敏性皮炎或哮喘之间存在联系,研究人员从这一证据出发,试图了解抑郁、焦虑和精神压力是否会增加对花粉或常年性过敏原(即环境中始终存在的过敏原,如霉菌、螨虫和动物毛发)、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等季节性呼吸道过敏的易感性。
对奥格斯堡地区(德国)不同类型过敏症的分析与对近 1800 名相关人员心理状态的评估相互参照,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也更多地对常年性过敏原产生呼吸道过敏,而焦虑症患者则更多地对花粉产生季节性过敏。
相反,那些常年患有呼吸道过敏症的人似乎受到了保护,不会产生焦虑: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以下事实有关:那些经常面临呼吸道过敏症的人形成了保护性的心理策略,使他们对额外的外部压力因素(焦虑的基础)不那么敏感。这就好比,为了能够忍受过敏症状及其带来的限制,人在整体上变得有点 “禅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更加放松的态度。
然而,抑郁症与常年过敏的相关性背后的原因显然并不清楚,因为不知道是情绪失调导致了过敏的发生,还是过敏的存在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后一种假设当然不应被轻视,但鉴于已知情绪障碍会干扰免疫系统的功能(已在多项研究中证实,但尚待详细说明),前一种假设也可能有其合理性。
而德国的研究则发现,食物或药物过敏与心理健康下降之间没有关联。至少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一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外出就餐或出差或旅游时,不得不从饮食中剔除某些或多种食物会造成一定的挫折感和一些实际问题。
已经计划开展的进一步研究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和免疫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有望制定出新的策略来预防过敏症和伴随过敏症而来的心理情绪失调:这两种日益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影响着约四分之一的西方人口。
资料来源
Harter K 等人. 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成年人的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有关:KORA FF4 研究的横断面结果,《国际过敏与免疫学档案》,2019 年;doi:10.1159/000499042 (https://www.karger.com/Article/Abstract/49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