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什么是乳糜泻
乳糜泻是儿科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但幸运的是,它也是最容易治疗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是不吃所有含麸质的食物(面包、面食、饼干、粗粮、蛋糕,甚至一些药物)。麸质由植物蛋白质多胺组成,小麦(gliadins)、大麦(hordeins)、黑麦(secaline)和燕麦(avenins)中都含有多胺。这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很低,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而面筋使面粉与水混合后能够形成紧密而有弹性的面团,这是制作面包的基本前提。
数字
据一项大型调查估计,1994 年乳糜泻的发病率为1:200,而如今这一比例甚至更高(1:100-1:150)。另一方面,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乳糜泻的存在,但随着越来越简单、快速和广泛的实验室技术的出现,更多的病例被发现,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在 10 万个人口样本中,至少有100 人患有乳糜泻。因此,考虑到目前有 35 000 名确诊的乳糜泻患者,而且每年新确诊病例增加10%,达到 5 000 例,其中 2 800 例发生在新生儿身上,这个数字肯定不能证明乳糜泻是一种罕见病。儿童从 6 个月大开始摄入麸质食品,实际上会激活免疫反应,导致肠绒毛变平,造成普遍的吸收不良和发育迟缓,这是最显著的症状(尽管有些病例最初没有被诊断出来,但在长大后才被发现)。
后果和风险
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和高转氨酶血症(即血液中检测到的转氨酶(由肝脏产生的酶类)升高)等多种肠胃疾病都可能与乳糜泻有关,且发病率各不相同,每种疾病都会造成不同的临床影响。
从 “乳糜泻 “到 “小麦过敏“(主要影响皮肤和呼吸道)和“麸质敏感“(总是由摄入这种食物引起,但不影响乳糜泻或小麦过敏患者)(在意大利,据估计可能影响 5%到 10%的人口),必须在医生的支持下进行区分。后者引起的临床症状类似于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胀等)和非特异性肠外表现(湿疹、瘙痒、头痛),通常在摄入麸质后不久出现,但在排除饮食后很快就会恢复。